简析《可怜的乐师》中人物描写手法的历史原因

作者:张畅 字数:2969


  《可怜的乐师》这部作品的作者是19世纪奥地利著名剧作家、历史学家弗兰茨 格里尔帕测(Franz Grillparzer),格里尔帕测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戏剧,《可怜的乐师》是其为数不多的小说之一。该小说属于19世纪德国典型的比德迈耶尔文学流派,至今还没有中文译本。对该小说的研究不仅对德语文学研究有一定贡献,而且有助于更加深入的理解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的文学流派,进而有助于日后对奥地利和瑞士的民族文学做更深入的研究,因为这两个民族文学也是形成于该时期。
  该小说的题目就是作品的主人公雅各布,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作者用平实的手法描写了该主人公悲剧的一生。雅各布并没有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情,相反,在很多人眼里,他的生活十分普通,甚至有些失败。小说的主要矛盾来自于雅各布和父亲之间的冲突。相比于其他两个儿子,父亲认为雅各布很没用,做事做不好,考试成绩不理想,因此父亲对他少有耐心,逐渐产生了偏见。因为雅各布喜欢上拉小提琴而被父亲视为不务正业,将他赶出家门。因为缺少阅历、轻信他人,他的钱也被骗光,最终不得不在街头拉小提琴维持生计。心爱的女人因为他身无分文最终没有选择与他共同生活。在一次洪水中为了救人,雅各布牺牲了生命。
  小说对人物的描写手法细腻、朴实,着重描写主人公的现实生活,刻画人物性格时也没有使用华丽、复杂的描写手段。这正是19世纪比德迈耶尔文学的显著特点。作者运用这样的人物描写手法,或者说比德迈耶尔文学流派的产生是文学史向前发展的必然产物,探讨其历史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政治形势对文学的影响
  18世纪末、19世纪初期的拿破仑战争前期,法国军队推翻了欧洲大陆上存续的几个世纪之久的封建社会,拿破仑主张在占领区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建立新政体,这也包括德国在内。后期拿破仑战败,反法联盟举行了维也纳和会,会议上将拿破仑建立的政体以及其实施的改革措施一举废除。在德国也同样恢复了法国大革命之前的国家统治形式,也就是说民主精神和民主运动的发展在这时受到了极大的遏制。当时奥地利的外交大臣梅特涅强调的就是巩固欧洲的旧秩序,主张镇压革命。梅特涅在担任奥地利首相以后,在奥地利内部更是坚持保守的政治统治,具体包括:对民主运动采取镇压手段,对大学严加监督,并且对出版物实行严格的检查制度。这种保守主义的统治方式对人民的言论自由是一种极大的限制,特别在文化界更是如此。文人很难针对民主、政治有关的体裁进行文学创作,作品中不可以涉及到被当局认为是破坏社会秩序的内容。这使得很多文人不得不将目光专注于个人领域,从而躲避政治界保守势力的压迫。因此在文学作品中对于普通人的小天地、小故事的描写倍受青睐。从“比德迈耶尔”这个词汇的由来也可看出这一点,“比德迈耶尔”原本是当时德国一部文学作品中一个身为乡村教师的人物形象,这个人一生都活在他普通的岗位上,在他自己的小圈子里。“比德迈耶尔”不仅描述这样的文学流派,也用来指其他艺术领域,比如绘画。和文学类似,这一流派的绘画专精于描绘“小城情调”,缺少恢宏的场景。
  《可怜的乐师》这部作品中对人物的描写正体现了“比德迈耶尔”流派的这一特点。文章把主人公雅各布的职业选为街头穷酸卖艺乐师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文章的主要矛盾也设定为雅各布与父亲的矛盾,这都属于城市生活中不起眼的私人领域,恰恰体现了当时政治对文学界的挤压。
  2. 新旧文学流派交替的必然规律
  “按照西方文化的发展规律,后一个文化运动或者流派总是对前一个的反动或修正” ①。“比德迈耶尔”文学流派之前,在德国文学界占主流地位的有两中文学流派,其一是以歌德、席勒为代表人物的魏玛古典文学,其二是几乎与魏玛古典文学同时期的浪漫主义文学。
  魏玛古典文学是指“按照古希腊罗马的风格进行创作”,并且“以古希腊罗马的价值观为立身之本,力图通过弘扬古代文化的精神来改良现在”。②也就是说魏玛古典文学在文艺理论和价值观上一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和样板,崇尚古希腊罗马的庄严、宁静、和谐的美学观点,重形式,韵文则是与之相符合的高雅体裁。另外,魏玛古典文学力图塑造全面发展的;主观与客观、感情与理智、理想与现实和谐统一的;达到完善境界的人。
  而浪漫主义文学基于反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情绪,同时又对德国统治阶层屈膝于法国的现实怀有不满,所以早期浪漫派回避现实、塑造幻想世界,具体来说就是文学格外注重理性和精神,“诗”这一文学体裁是浪漫派所推崇的,浪漫派诗人更是希望这种高雅艺术,或曰“美文学”能够承载一切艺术的功能,从而拯救世界。另外浪漫主义文学也很大程度上受到当时德国盛行的唯心主义哲学的影响,“认为精神才是真实的存在” .后期浪漫主义文学的创作原型主要取材于历史和神话,希望在其中寻找到民族精神。并且浪漫主义文学家们还提出了大量新的理论和概念,比如以蒂克为代表的“反讽”理论。但浪漫派也逐渐向极端的方向发展,过于放纵、随心所欲,甚至有人认为产生了一些一味追求神秘性、无理性的古怪人物。
  而随着19世纪上半叶文坛领袖人物歌德的辞世;随着持续了数十年之久的战争的结束,德国的文学界的环境发生了改变。新旧文学流派交替的必然规律开始发生作用。文人们在经历了战争、异族占领之后终于可以回归平静的生活,此时对于精神领域的玄妙、虚幻的追求已经并非文学主流。对于社会生活的冷静观察取代了魏玛古典文学和浪漫派的价值观。这样的规则在这部小说里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可怜的乐师》在描写人物时娓娓道来,叙述手法平实、通俗易懂,让普通读者也能很好的理解小说的内容。这就和魏玛古典文学所强调的高雅文学应该接受韵文的规则和限制有着很大不同。虽然韵文被认为是经过提炼的美,但是通俗的小说也可以是引人思考的好的文学作品。另外小说对人物的描写手法跟浪漫派文学也有很大不同。 “作为唯心主义或曰理想主义的产物, 浪漫派自然认为精神才是真实的存在”③,所以浪漫派渴望和谐、理想的世界,并且希望用艺术来拯救世界。《可怜的乐师》从内容上就和浪漫派背道而驰,小说里展现的是残酷的现实社会,爱好音乐的主人公被父亲认为是步入歧途,会做生意的兄弟才得到父亲的重视。另外浪漫派欣赏的艺术是“美文学”,是高雅艺术。这部小说的通俗描写手法也与浪漫派青睐的“美文学”大相径庭。总之,相对于当时文学界盛行的魏玛古典文学以及浪漫派文学来说,《可怜的乐师》采用了新的描写手法,是比德迈耶尔文学的典型代表,符合上文所说的新旧文学流派交替的必然规律—“—后一个文化运动或者流派总是对前一个的反动或修正。”
  这部小说还未出版过中文译本,作为比德迈耶尔文学的代表,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是有一定价值的。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不是孤立的,文人的创作和当时的政治局势、历史背景都有潜在的联系。如果我们理清了作者写作手法的历史原因,那么就更容易进一步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最终透彻的理解该作品。
  
  注释:
  ①李伯杰,《德国文化史》,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8. 第199页
  ②李伯杰,《德国文化史》,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8. 第150页
  ③李伯杰,《德国文化史》,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8. 第185页
相关文档:
浅谈色调和四步练习
浅谈初中英语五步教学法
提高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的几种措施分析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问题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公路桥梁施工质量方法控制
浅析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微博课堂”模式的可
机关档案的规范管理及档案信息的有效利用问题
脱毒马铃薯栽培技术与脱毒技术
小型水利节制闸的施工体会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浅谈新语境背景下的电视新闻
举直错诸枉
基于句法分析和问题分类的医院导医信息问答系
当好职工娘家人?助推企业新发展
论公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